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市民政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传递民政温度,切实让全市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推动养老服务品牌化建设
中午时分,位于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的“维达老地方”有不少老人正在享用午餐,边吃边聊,气氛热烈。“这里饭菜味道不错,不咸不油适合老人家。”自2013年长者食堂开始运营以来,71岁的凤姨每天都会过来。年事已高,不方便做饭,如何解决用餐对她来说一直是个难题。长者食堂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政府还有餐费补贴,让她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60周岁及以上人口87.63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为18.26%,较10年前提高了4.71个百分点,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市民政局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聚焦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养老服务品牌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长者食堂建设,优化服务功能,有力提高了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细化、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重视发挥品牌效应,以养老服务品牌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发展。各市(区)贯彻“一市(区)一品牌”长者食堂建设思路,打造出蓬江区“益食堂”、江海区“颐食堂”、新会区“维达老地方”“万胜老有记”等长者食堂品牌。我市融合“慈善冠名+居家养老”理念推进长者食堂建设经验材料,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并公开出版发行。以蓬江区为首的长者食堂标准体系搭建初见成效,设置统一品牌标识、配备统一服务设施、使用统一结算系统,完善长者食堂标准化运营管理。
为发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标杆引领作用,市民政局科学编制全市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建设指导文件,并设计统一的“颐康苑”机构养老标识系统和“杏龄居养”居家养老标识系统,推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冠上统一标识,推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二、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太好啦,残疾人补贴又上调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家住白沙街的尹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赞叹。尹叔今年55岁,由于行动不便,平时需要依靠电动轮椅代步,日常靠残疾人补贴及低保维持生计。“政府每月都会给我发放低保和残疾人补贴,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尹叔说。
基本生活有保障,困难群众才能心不慌。市民政局始终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保障工作,始终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建立起低保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最低生活保障与项目救助、临时救助有效衔接,实现低保对象和低收入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
今年6月底,经市政府同意,市财政局、民政局、残联联合印发《关于2021年进一步提高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的通知》,提前完成今年的再提标工作。“自2021年7月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81元提高至2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43元提高至250元。提标后,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均高于省基础标准。”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此次再提标,让我市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到更多实惠。据统计,我市共有11280名困难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2368名重度残疾人和非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本次提标全市有近5.4万人受惠。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我市民政部门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的原则,稳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此外,“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继续纳入我市今年十件民生实事推动落实,按照低保标准不低于932元/人/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低保标准的1.6倍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不低于2373元/人/月,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三、“慈善筑迹”让困难群众更暖心
“真没想到,没花一分钱,就能住这么好的房子,真的很感谢政府的关心。”说起新房子,家住鹤山市雅瑶镇的黄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黄伯告诉记者,他的房子住了十几年,原来一下雨就会漏水、渗水,下雨天他都是坐着睡觉。后来在“慈善筑迹”项目小组帮助下,旧房屋完成了改造,让他能够睡个安稳觉。
据了解,“慈善筑迹”江门市困难家庭家居改善项目是由市民政局委托市慈善会实施,社工机构具体承办。旨在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以慈善力量为支撑,以基层社工为抓手,以困难家庭为对象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实现慈善资源与救助对象直接对接,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现困难家庭迫切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链接服务,将慈善事业、困难群体关爱、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开拓出一条有特色、出成效、可发展的帮扶之路,倾力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慈善项目。
“我们通过添加辅助装置、改善照明、房屋修缮等方式,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空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于2020年3月正式启动,成立以来筹得慈善资金近100万元,目前已经成功为133户困难群众完成了家居改造,其中包括儿童成长空间改造、适老化改造和房屋修葺,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