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支持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双碳”实验室。图为江门“双碳”实验室所在地——江门中科创新广场。 张奕维 摄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科技创新能力明显跃升”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新区进入50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为全市科技工作吹响了嘹亮奋进的“冲锋号”。
时不我待。党代表们纷纷表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担当作为,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江门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明显跃升贡献力量。
统筹/梁佳欣 文/张浩洋
报告摘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江门“科技王牌军”。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提升区域创新环境,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战略科技力量是管未来管支撑的关键一环,是江门在大湾区城市竞合中脱颖而出的“胜负手”。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江门“科技王牌军”。全力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江门布局,积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前不久,我市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双碳”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推动“双碳”前沿技术成果、未来产业落地布局。
“建立‘双碳’实验室将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会正在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将加快开展‘双碳’产业研究和布局,打造‘双碳’产业园。”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说,未来该区将借力“双碳”实验室,与西部地区共建特色合作平台,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建低碳节能创新基地、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共同拓展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康养医疗等领域合作。
除了“双碳”实验室外,今年以来,江门争取高端创新资源落地动作频出:8月30日,我市与暨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9月2日,我市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
“市科技局将全力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围绕党代会的要求,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高端创新资源的链接。”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长虹表示,科技部门将全力为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江门“双碳”实验室等建设做好服务,帮助科研团队尽快出成果;发挥“院士之乡”优势,围绕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海内外院士团队落户江门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要素的集聚,离不开平台和载体。
报告提出,强化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容提质,加快人才岛建设,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达标全覆盖,打造国家级科技产业发展重要新平台。
“江门高新区将聚力创新驱动,在全市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中勇担当。”江海区委书记聂加伟表示,接下来将实施《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高新区50强三年行动计划》,做优做强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打造网商时代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科工网信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努力建设跨区域、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江门市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斌认为,要强化创新资源聚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首先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创新资源,让创新资源与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江门的产业相契合。
对于报告提出的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杨斌深感振奋:“这些机构和平台未来将会在江门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需要与我们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够转化为发展动能和经济效益。因此,江门的企业也要主动参与到科研中来,通过产学研协同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提升区域创新环境
产业的发展要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
报告提出,要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赋予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更大使用自主权,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
刘长虹表示,市科技局将打造一流的创新环境,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让他们放开手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同时,改革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方式,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强化科技金融结合,实施科技企业首贷风险补偿、“金种子”企业科技赋能等举措,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持续办好“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更多包括港澳青年在内的青年人才来江门创新创业。
“党代会报告让我看到了江门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视。”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主任王莉表示,接下来示范中心将进一步擦亮“国字号”的金字招牌,争取在江门试点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大湾区区域基金,打造“揭榜领题”机制的“升级版”,引领柔性引才、创新实践课题研究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推进。同时,打造多元化的创新服务体系,逐步畅通人才链、资源链和创新链的联系,充分发挥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促进博士、博士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既立足当下,更着眼未来。
报告提出,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快筹建科普集团,建设市科技馆、中微子科普馆、安全应急科普体验中心等特色科普场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我们计划将江门一中科创中心打造成全市科普基地,探索出可在全市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江门一中党委书记、校长蓝斌表示,该校科创中心将建设院士长廊、航空航天实验室等科普场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基地开展全市科技教师培训,推动我市科技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场外热议
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崔岩:
研发创新信心愈发坚定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优化提升区域创新环境,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赋予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更大使用自主权,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看到此内容,我感到非常振奋,研发创新的信心亦愈发坚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让我们科研工作者能够放开手脚,在一线毫无顾虑地做研发,让产业落地。
接下来,我院的工作将围绕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加强产业集群效应进行。产业化方面,使我们研发的设备在实景三维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室内外测绘、数字文博、数字地产、智慧城市、消防公安等领域。
针对产业集群,我们不光是做好科研,还希望可以点线面发展,在鹤山工业城的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选址建设总部基地,进行产业化工作;在五邑大学设立中欧人工智能学院,对接海外资源,特别是德国的资源,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利用好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欧人工智能学院、中欧加速器这三个抓手。报告指出,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企业知识产权,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这为我们引进德国人工智能中心的人才到江门就业创业提供了信心和保障。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