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关系千千万万家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社会发展需求,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教育是城市重要的竞争力,我们要持续扩供给、促公平、提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过去的一年,江门教育人敬业奉献,不忘初心,加快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考成绩、优质学位、集团化办学、政府教育履职等方面均有新突破。新的一年,江门教育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和目标发力?有哪些工作重点和思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梁钊俊表示,今年,全市教育系统将按照市委全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江门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安排,继续扩供给、促公平、提质量,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扩供给
力增主城区公办普通高中学位
江门日报: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2024年,我市教育领域重点工作主要有哪些?将从哪几个方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梁钊俊:新的一年,我市基础教育系统将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市委全会精神、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去年印发的几个工作方案扎实推进落实,下大力气扩供给、促公平、提质量,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市政府印发了《江门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和公办优质学位供给问题。2024年,我市将结合“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继续落实好市委“人才倍增”工程,深入推进“新强师工程”,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新增15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5%以上。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优做强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想方设法增加主城区公办学位特别是普通高中学位,完成蓬江区潮连中心学校、江海区产业新城学校等11个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1.4万个。
江门日报:近两年,主城区普通高中学位相对不足这个话题在市民中引发热议,也让很多家长倍感焦虑。对此,教育部门有什么应对措施?
梁钊俊:这个问题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今年年初,市委书记陈岸明在调研学校工作时就指出对此要思考破题,谋划解决措施。目前我们相关工作也在进行中,如进行招生改革、增加主城区公办普通高中学位等。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推动主城区高中改扩建项目。推动蓬江区加快潮连中心学校、棠下中学等公办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建设,2024年新增不少于500个公办高中学位;充分利用民办教育资源,指导蓬江区在民办学校开设公办班,增加公办学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对于普通高中学位资源不足的县(市、区),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县(市、区)教育部门的申请,统筹调配全市学位资源,在保障录取率的前提下,2024年在主城区外的县(市、区)安排一定招生计划面向市直两区招生,缓解主城区公办高中学位不足矛盾。
促公平
着力办好办强乡镇“三所学校”
江门日报:去年,我市出台了《江门市“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方案》,着力推动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全面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请问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做法?
梁钊俊:“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今年我们将扎实推进这一方案,着力办好办强乡镇“三所学校”,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全面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广新会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试点经验,实现各县(市、区)1个以上县级“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试点镇;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不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按建设专项规划完成建设任务,推动每个乡镇建有1所公办寄宿制学校。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解决“有学上”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在我市有居住证,就可以安排入学。目前,有18.5万名随迁子女在我市就读,占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35.7%,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占比近96%。
江门日报: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我市起步早,动作大,不仅组建了市内教育集团,还启动了东西部教育结对帮扶提升计划,组建了跨区域教育集团,接下来,在这方面还有新的动作吗?
梁钊俊:集团化办学、教育帮扶协助,也是“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我们主要推进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配套完善集团内的教学管理、教研培训、教师调配、经费保障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规划及试点建设工作。
同时要实施《江门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依托我市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实施县中帮扶工作,推动每个以优质普通高中为核心校的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至少帮扶1所薄弱县中,进一步促进东西部跨县域结对帮扶,全面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
提质量
打造“窗口学校”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江门日报:去年,我市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有7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被985、211、双一流大学录取的人数大幅提升。今年,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尖子生培养方面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梁钊俊:在高考质量提升方面,我们今年依然要狠抓尖子生的培养,并且相关工作做得更实更早。如建立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抓备考机制,完善了普通高中备考联盟,深化珠中江教研联盟,开展了高中教师针对性培训等。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考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尖子生的培养不仅仅是高中三年就能做好的,还需要从初中甚至小学就要开始,在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所布局。
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教研的支撑必不可少。去年8月以来,市教研院组织了10场高考备考会议及相关研讨活动,针对性研究教育考试政策、考试评价理论、命题技术等,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实施,以此促进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考质量稳步提升。
此外,还将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投入机制、评价机制,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增强活力。
江门日报:去年开始,我们提出了重点抓好“1+2”建设,即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高中1所、初中2所。请问目前进展如何?今年在这方面有何新的计划和动作?
梁钊俊:2023年,各县(市、区)确定了重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高中和初中学校名单,市教育局组织省内专家对其中14所江门市辐射示范性优质中学开展现场诊断,摸清“窗口学校”存在问题,并围绕学校管理、党建与队伍、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发展五个方面问题,从政府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层面以及学校层面提出建设意见,形成诊断报告。2024年,将根据各学校的诊断报告,对标全省一流优质学校,明确江门市高质量发展“窗口学校”的办学定位及目标,要求各县(市、区)为24所“窗口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原则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形成“窗口学校”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把短板补齐,让长处更长。
强队伍
加大优秀教师招聘力度
江门日报: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新的一年,我市在教师引进、青年教师培养、名师培育方面有什么具体计划和做法?
梁钊俊: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今年除继续做好名师培养、教师培训之外,还会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招聘力度,这方面,我们去年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初见成效。市直学校新招录985、211高校,以及部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占招聘人数的六成以上。
去年底,我市就启动了2024届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分别前往长春、长沙等地开展专场校园招聘,收到过千份优秀毕业生的应聘材料。今年上半年,我们将继续在省内外优质师范类高校开展招聘工作。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三类五阶段”阶梯式培养模式,加强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培训,加强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拓展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搭建名优教师的成长平台。通过遴选、培养一批市级“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优化人才结构,为培养一批省级、国家级名师储备人才,力争今年继续产生一批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省级名师。
爱才、惜才,培才、用才,搭建青年教师成长、挑担、干大事的舞台,积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生态。
重育人
知行合一五育并举育新人
江门日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也是大家的共识。请问在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教育部门有什么计划和动作?
梁钊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把立德树人贯穿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各类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将继续推进“身心健康4S工作法”,全力打造江门思政品牌,形成有江门特色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批高水平体育品牌、美育精品,培养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2项艺术技能。开展研学活动,大力推进中华武术进校园,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咏春拳、蔡李佛拳等传统武术,打造一批武术示范学校。依托江门少科院,大力推进科普教育,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今年是“双减”政策落地第三年,过去一年,我市在校内提质增效、校外培训治理等方面都颇有成效,江门做法还入选教育部全国“双减”工作100个优秀案例,全省仅4个案例入选。今年,将进一步推进规范办学,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争取交上一张大家满意的答卷。
职业教育方面,今年继续大力推进中职学校达标工程以及职业院校“双高”建设,打通升学成长渠道,办好学生技能竞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扎实推进“园区职校”“产业学院”等项目建设,加大专业设置调整力度,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强化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奋斗以成。新的一年,我们将抱着奉献教育的初心,怀着攻坚克难的信心,创新发展,砥砺前行,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