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教德〔2021〕23号
江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根据《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粤教思〔2020〕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要抓紧构建横纵立体架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一)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建立多层级纵向管理机制。
各地各学校要切实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谋划。全市的教育体系内部形成一套多层级纵向管理机制,形成一个由市教育局-市(区)教育局-学校-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的树状管理链条。江门市教育局通过统一招标方式购买由第三方建设的江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素养云平台,统一建设一套市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各市(区)教育局和学校通过该平台用数字化心理工具采集学生数据,同步到市级平台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江门市心理健康树状管理,形成“一生一档”的江门市心理健康大数据。
(二)配齐建强骨干队伍。
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健全心理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专职心理教师申报心理学科教师职称系列,鼓励专兼职心理教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推动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心理教师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主题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应计入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落实中小学心理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任职年限视同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
(三)形成家、校、社横向联动机制。
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学校应与家庭及时沟通,交流学生出现的特殊状况。班主任应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家长学校、社区家长课堂中将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列为必修内容。学校应积极争取专业机构协作支持,强化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协同合作。鼓励学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协同相关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二、要善用科学管理手段,实现学生在校心理健康安全管控
(一)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学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市区两级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共享,鼓励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库。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每学期至少开展1节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鼓励学校自行建设或向心理健康专业机构购买课程服务,同时学校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学校四点半课程计划中。学校应依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规范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实效。
(二)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市(区)教育部门应配合江门市教育局开展每学期一次统一测评工作,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加强对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并对测评结果进行跟踪服务。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注重对测评结果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及后续干预方案。各地市、区县、学校心理测评的工具系统需与市教育局心理健康管理平台联通,保证全市学生心理健康同步管理,依托心理健康大数据科学有效推进预防干预工作。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档“的心理健康档案。
(三)形成预警管理机制。
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心理教师可依托平台工具与测评数据,开展日常预警防控。中小学、中职学校内部要健全“校长-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个人”四级预警网络,依托心理委员,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针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异常情况,中小学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共同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四)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各市(区)教育部门要通过江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素养云平台,以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为基础,建立“一生一档”的心理健康档案,并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在测评工作后的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中,对于学生心理咨询、团体小组、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危机干预等系列工作,要做到及时记录、及时留档,同时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保密工作。
三、家校社协同发展,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
(一)优化家校共育。
学校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在家庭访问等家校联系中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家长学校、社区家长课堂中将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列为必修内容,防止因家庭矛盾或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对于入学时就确定有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组织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研判,及时将干预方案告知家长,与家长共同商定任务分工。学生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等严重心理危机时,学校及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
(二)专业机构协作。
鼓励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支持下,开通本地区或本校学生心理热线。鼓励学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社工进校园”,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与属地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共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四、加强保障管理,加大综合支撑力度
(一)加强组织保障。
各地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加大工作统筹力度,提高工作实效。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
(二)落实场地和经费保障。
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学校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经费,确定生均标准,足额按时拨付,并视情建立增长机制。
江门市教育局
2021年11月1日
(联系人:吴小姗,联系电话:350396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