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改革动能,建设绿美广东。作为全省的林业大市,江门当前正大力深化改革,扎实开展国家储备林(以下简称“国储林”)建设并致力打造“江门模式”,深挖“林”的潜力,做好“山”的文章,助推高质量发展、绿美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日前,我市国储林项目(一期)获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9亿元授信贷款,这意味着市属国有林场约10万亩林地林木将迎来全新的质效提升机遇,也标志着江门的林业改革向前迈出坚实一步,将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作出更大作为和贡献。
位于恩平市的河排林场。
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森林和木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国家推出国储林项目建设,旨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江门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资源指标长期均稳居广东省前列。但林分树种组成和林龄分布不合理,境内存在一批低效纯松林、低质桉树林,亩均森林蓄积量不高。
国储林项目建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有效抓手。为切实改善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全力盘活域内林业资源,2022年以来,江门瞄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重大机遇,以改革姿态主动参与到这项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林业工程中。
市委、市政府在国储林相关政策指引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国储林建设工作,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项目竞投,全力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和江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传统林业生产模式,提升林分质量,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推进林业发展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好地提升江门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实现江门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推动林业高质量永续发展,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位于开平赤水镇的狮山林场。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作为和创新实践,2023年11月,我市制定出台《江门市市属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定项目(一期)林地总规模约10万亩,建设投资11.27亿元;建设方案亦于同月获省林业局批复;2023年12月,项目获国开行广东省分行9亿元授信额度,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江门市属国有林场的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目前全市最大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首期近10万亩,生态效益显著;
首个由市属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谋划、设计与推动落地的项目;
全市首个有顶层制度框架的国储林项目,即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规定,在全市层面出台了保障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顶层制度与实施方案,为首期项目推进提供制度支撑、行业指导与政策性金融资源保障。
强化改革思维和决心
引金融“活水”强势破局
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改革的思维和决心贯穿始终,带来的动能彰显无疑。
国储林项目相比传统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期初投资大、产出周期慢、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整体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点,项目资金如何筹措、项目收益如何保障?同时,江门市属国有林场是江门市国储林项目的承储主体,项目的建设必然会涉及林场经营收入、林场职工待遇及林地林木流转诸多事宜,如何保障国储林公司与林场合作共赢、协助解决林场职工待遇?
带着这些问题出发,我市多措并举探索发展之路、探寻破局之法。
首先是发挥国企担当,大力理顺机制。在市国资委的指导下, 江门发展集团下属板块企业江门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9月专门成立了江门市国储林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市国储林公司),积极推进政策学习、资源摸底、项目竞投等前期工作。
2023年12月19日,市国储林公司与国开行广东省分行签订融资合作协议。
一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外部单位采取多种方式的合作,增加国储林项目资金来源;
二是优化树种种植结构,改变“以桉树为主、追求短期利润”的做法,制定“长中短期相结合、以短补长”的战略目标;
三是优化原有以林木种植及采伐为主要利润点的盈利模式,丰富林下经济、经济林种植等多种经营模式,延伸林业产业链。
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项目资本金短缺情况,我市通过完善金融等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引入金融“活水”育新机。2023年12月,国开行广东省分行为江门国储林项目(一期)提供长达40年期的国储林专项贷款,贷款金额9亿元。接下来,我市计划投资11.27亿元推进一期约10万亩国有林地林木建设,打造国家储备林“江门模式”。
针对林场职工待遇等问题,我市后续将以支付林地林木流转费方式,通过市级财政统筹安排,对市属国有林场进行长达10年的补偿,确保市属国有林场平稳可持续地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以“绿”筑底,以“转”谋进,以“新”育机。
江门林业改革的齿轮已经转动,我们坚信,接下来通过久久为功的努力,“国储林”项目将在侨乡大地上绘就出绿水青山新画卷,奋力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