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政协第十三届江门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创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推动我市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第2018013号)收悉,经综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网络信息统筹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从政策、资金、平台等多个方面加强对摩托车产业的扶持,取得了良好成效,促进了摩托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孕育出“大长江”、“大冶”等一批综合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摩托车企业,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整车生产基地之一。短短10余年,江门从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集散地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摩托车行业瞩目的研发、制造基地。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好。我市已从摩托车产业强市逐渐延伸成为摩托车文化强市,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文化于一身的摩托车产业名城,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目前,我市共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16家,零部件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300多家。主要生产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轮毂、轮胎、车架、轴承、车座、塑料件等,这些配套企业跟整车企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形成了我市摩托车工业发展的综合优势。我市摩托车产业主要集中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和鹤山市,而且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聚集在距离整车生产企业几公里的范围内,可以随时为整车生产企业配套提供用于生产的零部件,形成了以“三区一市”为中心的摩托车产业群,产业链已较为完善。
(二)产业持续增长迅猛。1996年以来,我市摩托车产业一度连续10多年以年均接近30%的速度增长。我市已成为全国同行瞩目的摩托车研发、制造基地,是全国摩托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地级市。2017年我市摩托车产量303.44万辆,增长20%;实现工业总产值218.89亿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23亿元,增长12.7%。
(三)品牌效应成效突出。2003年,我市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5年,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决定,我市摩托车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大长江集团生产的摩托车先后获得国家“新车注册免检”、“环保免检”及“出口免验”等资格。“豪爵”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首届“中国名牌产品”并连续三届蝉联此称号,2011年新增“豪江”牌摩托车中国驰名商标,新增“气派”、“宝田”等广东省名牌摩托车,形成了“名牌摩托,江门制造”的品牌效应。
(四)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具有国家级摩托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2010年,“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检测中心,2012年,该中心也取得了国家3C认证授权,给本地区及华南地区摩托车生产企业提供方便的专业技术和检测服务。二是2006年6月,由天津大学、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和蓬江区政府共同组建的“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成立,依托我市摩托车产业建设产学研基地,是区域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工业研究室、结构设计研究室、样车设计研究室等内设机构,研发技术含量高、投资低、见效快的项目,并与摩托车整车企业合作,将技术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另外,江门市五邑大学于2008年3月组建的摩托车研究院和大长江集团的省级工程研发中心都为江门市摩托车产业解决共性技术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会展服务方面,我市在2000年到2010年,每年举办了一届摩托车博览会,为摩托车产业搭建宣传、销售平台。
二、主要的工作措施
(一)积极创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根据市领导对《创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 推动我市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领导批示办理[2018]J180108号)批示精神,市经信局迅速贯彻落实,做好牵头工作,联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网络信息统筹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等有关单位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经信局高度重视,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参与,并指定分管领导及科室专人跟进此事项,积极参与《创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 推动我市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修改,组织各科室认真研究,提出了多项修改建议及措施,大力推进提案提出的工作措施。二是迅速行动拜访专业机构。今年1月份多次联系了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市科技、质监、民政等部门,听取推进情况及意见,研究有关落实工作。三是多方寻找牵头单位。拜访质监等部门,建议摩托车检测中心牵头组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形成研发技术联盟。后来,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负责人答复,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东)无法牵头有关工作3月14日,市经信局及蓬江区经促局领导前往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对接有关工作,与张建新副院长、林诗杰助理等人员举行座谈,该研究院对牵头组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推进有关工作表示大力支持有关工作,可以考虑牵头组织有关工作,但经我局多次催该研究院提供工作构想及需要支持的条件,如经费预算、增加人手等方面,但该研究院一直未提供有关方案。4月23日,市经信局有关同志陪杨少景副主任、刘大磊副主任前往市质监局、摩检中心,再次与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东)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座谈,建议摩检中心依托成为小微双创众创空间项目,牵头做好组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及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东)负责人请示市质监局后表示难以牵头有关工作。五是组织召开工作研究座谈会。5月7日、5月9日、6月21日市经信局组织市政协、市科学技术局、市国资委、市网络信息统筹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联、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等近10单位领导,召开座谈会,研究推进工作,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负责人在会上提出,由于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属于省级部门直管单位,而且主要功能是检测的,如果牵头会影响检测的公正性等,因此不宜牵头有关工作。5月14日,江门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我局表示愿意牵头成立实体公司,通过聘请专业团队负责运营,与联合国家摩检中心合作,通过该摩检中心人员、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输入,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落地。但在6月初及6月21日的会议上,该公司反馈,由于不熟悉有关行业、没有专业人才及国有公司的管理体制等问题该公司无法牵头有关工作。
(二)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市经信局牵头制定了《江门市产业布局规划(2011-2020)》,加强对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布局规划。规划部门积极做好工业园区规划、摩托车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机械装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相关工作,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配置,工业项目按规划进工业园区,编制了《江门市工业园区规划》,结合全市产业发展策略、工业发展基础、城市用地扩张方向和区位条件,以提升江门市工业综合竞争力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工业布局的主要空间形态,坚持工业进园的集中式布局方针,组团发展,形成“整合中心工业组团,完善江海发展组团,大力发展外围发展组团”的工业布局。为摩托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三)加强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加大企业技术和自主创新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一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推动建设摩托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我市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能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研发机构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设资助试行办法》、《关于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资助办法》等,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2017年,我市120家企业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并给予每家100万元的资助,其中包括江门王野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广东安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江门市本和机车配件实业有限公司等摩托车企业。截至目前,大长江、气派、国机南联、王野等代表性摩托车企业都建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市还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提升产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抓手,广东广天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大长江集团建立的豪爵研发中心通过了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2017年底,通过积极协助企业申报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我市已有40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其中摩托车行业2家,包括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且大长江集团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018年,我市的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国机南联摩托工业有限公司通过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已申报第十七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我市企业充分利用技术中心的研发优势,开展各项技术攻关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以机器人应用为切入点,大力支持摩托车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2015年起,我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机器人应用专项资金,实施“机器人应用”项目给予补助。2017年,我市对“机器人应用”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进行修订,进一步降低了资金申报门槛,当年共扶持省级、市级机器人应用项目29个,落实扶持资金共约1800万元,撬动我市工业企业新增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投入约2亿元。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在智能化改造方面走在行业前列,该公司的自动化压铸岛技术改造项目和摩托车油箱机器人自动化焊装、打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共获得市级机器人应用专项资金167.12万元,通过上马机器人应用项目,大幅减少了生产人员,提升了生产效率,并有效提高了企业效益。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鼓励摩托车企业开展产业技术研发100多项,其中20多项通过省、市级科技部门立项,获得立项资金400多万元。大长江豪爵研发中心拥有有效专利561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190件、外观专利334件,并成功掌握了电子燃油喷射、环保化油器、燃油蒸发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开发了多个发动机动力平台,研发的产品涵盖50-250CC排量的跨骑、踏板、弯梁三大类型,共35个系列、数百个品种,为大长江集团连续多年领跑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做好产业招商和品牌推广。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多渠道搜集电动摩托车关键零部件龙头生产企业信息,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以及央企、上市公司做好产业对接。结合锂电池、永磁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进行重点招商。主动出击,积极开展上门招商。组织各级招商部门参加境内外展会,联合境外机构,在重点招商国家和地区举办专场投资推介会。其次,增强项目承接能力。结合我市“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摩托车进出口基地”,加快承接项目载体建设,打造地区(城市)区域品牌。确立区域营销的理念,把区域作为品牌来营销和运作,向外界推销江门摩托品牌集群品牌,扩大区域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打响江门摩托车“行业名牌”;积极组织江门摩托车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国际著名会展,共同推广江门区域品牌;以“中国摩托车之都”、“名牌摩托、江门制造”的概念宣传江门摩托,进一步擦亮“江门摩托”城市名片。
(五)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近年来重点围绕提升摩托车产业的创新环境建设、扶持企业创新活动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着重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先后筹建了“摩托车产品(江门)检测中心”、“蓬江区摩托车专业区技术中心”和“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摩托车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扶持引导摩托车整车企业和配套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如江门三捷电池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广东省新型二次电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江门市摩托车汽油发动机及摩托车系列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迪豪摩托车有限公司建立“江门市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江门市高档摩托车及大排量发动机研制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建立“江门市四轮全地形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硕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江门市大功率摩托车及其配件研发中心”、江门市本和机车配件实业有限公司建立“江门市环保型高性能发动机密封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现有各类“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还与日本铃木株式会社成立了全国首家摩托车研发企业“铃木摩托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六)为摩托车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加大力度开展职业培训,促进校企合作,为摩托车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在1+13人才新政基础上,继续出台《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实施方案》和《建立江门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两个政策,形成1+15人才政策体系。2017年市本级和三区四市按本地区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超过1.6亿元,2018年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一是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每年选择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多的摩托车制造企业上门讲解政策,提供贴心政策宣讲服务,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解惑答疑,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的摩托车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截止到2017年底,我市摩托车制造行业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的30人、取得工程师资格的346人、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的263人。二是。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一企一案”模式,采用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生产岗位实际要求相衔接、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联系、企业评价与社会认可相结合、属地管理与行业指导相协调的原则,对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先后在大长江集团、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开展摩托车维修工、电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职业工种的技能人才综合评价,参评人数1034人,获证836人(其中技师及以上等级参评199人,获证141人)。三是加强海外人才引进。一是积极组织发动摩托车企业参加各类大型人才交流活动,2018年发动江门市大长江集团参加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举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积极发挥海外服务工作站的作用,为我市摩托车行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18年海外服务工作站(香港站)推介德国技术团队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进行对接,洽谈技术领域合作的相关事宜。做好摩托车企业引进外国人才服务。目前我市江门市大长江集团和江门市迪豪摩托车有限公司共聘请5名外国人才。
三、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整体困境。
一是摩托车排放标准逐步提高。国家逐步对传统摩托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迫使生产企业在发动机、供油系统等方面不得不进行技术革新。从国Ⅲ标准到即将实施的国Ⅳ,虽然提高了传统摩托车的环保要求,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但大幅度的技术改造,但意味着增加成本,产品提价,抑制了摩托车消费者的购买欲。据了解,执行国Ⅲ标准,产品成本差距在400元,而执行国Ⅳ标准采用电喷技术则产品成本会增加1200元以上,这种成本差异打破了原来的竞争平衡格局。
二是城市禁限摩情况加剧。城市禁限摩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原本很多不禁限摩的城市开始禁限摩。此外,由于快速的城乡一体化,原来不禁限摩的城乡结合部,被纳入了城市管理后,也开始禁限摩。据估算,全国目前约有170个城市禁限摩,每年影响400万辆摩托车的销售,销售额约200个亿。越来越多的城市禁限摩,使摩托车行业对广阔的农村市场寄予厚望,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消费乏力,摩托车的消费者寥寥无几。另外,成本上涨导致摩托车价格提高,农村消费者并不容易消化这部分开支。
三是汽车、助力车、电动车进一步挤压摩托车市场空间。10年前摩托车主要与自行车竞争,现在摩托车上面的汽车越来越便宜,下面的电动车比摩托车更便宜。同时,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明确,电动车不仅便宜,还不用上牌,并能进入城市。新崛起的电动车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国内大中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摩托车的市场空间已被进一步挤压。
四是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导致摩托车出口状况难料。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不均衡性和各国财政风险的差异性,直接影响我国摩托车出口增长,再加中美贸易纠纷的影响,种种因素使得摩托车出口情况难料,摩托车出口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出口形势严峻。
(二)我市摩托车行业存在的不足
一是核心部件的本地配套率和配套水平还有待提高。与重庆板块相比,我市在产业规模和发动机主要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在摩托车配套方面,一些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气缸体、活塞等部件主要还是以外地配套为主,个别零部件如化油器则是完全依靠外地配套。据整车企业普遍反映,当前我市摩托车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还不算高,徘徊在20%-30%之间,一些零部件虽然能在本地配套,但无论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工艺均与外地配套企业存在差距,导致我市整车企业寻求外地配套。本地配套率低是我市摩托车产业多年来未能有效改善的问题。
二是企业发展不够均衡,研发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其他地区和板块相比,我市摩托车企业发展不够均衡的情况比较明显,在我市16家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中,近80%的产值来自大长江。除大长江集团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创新能力外,其他大部分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产品生产还停留在低水平的模仿式生产上,同质化情况严重。局限于开发资金及技术水平,不少新开发的产品只是在外观上改进,未能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技术上有所创新。此外,在高端领域上我市摩托车企业的技术优势也并不明显,对比之下,重庆摩托车产业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2005年,嘉陵摩托率先涉足大排量摩托车制造领域,开发出600CC的大排量电喷摩托车,目前已形成量产规模,在国内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是本地行业品牌和企业凝聚力有待增强。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我市摩托车企业对本地行业品牌的归属感还不够强,由于人才、资金缺乏等主客观原因,特别是龙头企业未能充分发挥行业服务作用,我市摩托车行业协会亟需重新整合。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促进摩托车及配件企业升级。继续努力寻找牵头单位,搭建摩托车产业基础研发平台,整合提升摩托车产业,采取各种措施,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环保、安全、健康作为产业发展导向,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油耗、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型新产品,通过优势资源整合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做到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品牌化。另外,鼓励企业提升内部管理,加强人员综合培训,以人员的素质提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
(二)加强监测分析,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加强产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监控,发挥摩托车行业协会积极性,定期撰写行业运行分析报告。密切关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动态变化可能对我市摩托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对行业及其重点企业、主要产品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掌握重点行业运行动态情况、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产品价格的动态变化等,及时发现运行中突发性的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适时到重庆、江浙等主要的摩托车生产地区开展调研和交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产业发展。
(三)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经济杠杆作用。在增值税方面,重点落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和节能环保增值税减免政策;在所得税方面,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非金融企业间借款利息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创业投资的所得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技术专人所得优惠政策、降低企业重组成本的所得税政策等。;通过工业设计等方式,对发明和创新进行补贴,如可以对新设计产品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分级补贴;积极争取省和国家资金,比如是技改、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申报高新科技企业,名牌质量奖。
(四)鼓励企业合并重组。通过推进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推动摩托车整车企业横向兼并重组。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要素资源,优化产品系列,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动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与整车生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发展战略联盟,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
(五)加强外部合作。重点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其一是利用香港技术和资助,协助企业升级,推出有竞争力之新产品,如鼓励企业参与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积极使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研发适用于摩托车升级科技商品化之技术等。其二是积极借助香港平台扩展世界市场,如多组织参与香港及世界各地展览会。利用香港企业、商会、外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去打造国际市场网络,充分利用好香港资源。支持企业加强与意大利、德国等摩托车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通过扶持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自身发展。
(六)积极宣传,加强企业和行业的品牌建设。一是加强宣传,建立专业媒体。依托我市侨乡优势,建立我市摩托车行业的专业媒体,如网站、报刊等,把江门摩托车行业的整体品牌和影响力整合起来。及时发布行业信息,为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交流沟通平台,举办论坛、培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摩托车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二是探索政府、行业和企业整合传播的模式。凭借我市的摩托车企业和行业的优势,运用我市独有的侨乡文化,为我市摩托车企业聘请名人代言牵线搭桥,加强我市摩托车企业、行业以及城市品牌宣传。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你们)对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8年7月10日
联 系 人:苏珊珊
联系电话:3279889
抄 送:市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网络信息统筹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