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利用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特别是资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依然是国家关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4月18日,在由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举办的“2017年第四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大会”上,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处长陆冬森做如上表述。
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刘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2016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十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2.6亿吨,居世界第一,回收总值为5700亿元。
但另一方面,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回收体系不完善等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陆冬森称,在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发展方面,未来几年各政府部门将着力推动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如铅蓄电池生产链将建国家标准。
再生资源行业将制定标准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约为2.46亿吨,产业规模约1.3万亿元。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
陆冬森介绍,我国资源消耗已经进入了高位平台期,全社会的资源稀缺量也已达到与小康社会基本相称的高位平衡期。未来各种日常生活的资源消耗会增加,产生的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演化成公共的环境问题。
目前来看,再生资源发展中仍面临较大挑战,如回收体系的组织化、规模化、体系化还不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资源化产品分级评价、分级标识等也有待加强。
为此,陆冬森透露,国家发改委将联合质检总局等部门发布整个循环产业的标准体系框架,向全社会征集相关标准需求,发布年度推行计划。标准体系建设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建立企业资源化利用行为评价体系;另一个是要建立再生原料的分级体系。
陆冬森介绍,对企业资源化利用行为的评价标准体系在今后将纳入企业信用等级体系,对信用等级高、属于扶持对象的企业,在投贷组合、企业债发行等方面将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中央财政资金、预算资金扶持等。对信用差的企业,要构建退出机制。同时,要建立针对再生原料的规范认证体系和强制性标准制度,也要建立再生原料的分级体系,对再生原料进行分级、标注、标识。
铅蓄电池拟建立溯源编码
在再生原料当中,废旧铅酸蓄电池因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而成为循环经济的热点。然而,如果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废旧铅酸蓄电池又被国际公认为危险废弃物。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曾提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回收体系,每年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数量超过330万吨,正规回收的比例不到3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铅蓄电池回收试点委员会正式成立,其企业成员覆盖了我国电池生产和再生铅超过80%产能,职责之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废电池回收体系和运行机制。
陆冬森表示,相关协会已经组织骨干企业考虑沿着生产链建立一套铅酸蓄电池标准体系,目前正在开展相关标准制定工作。“这个标准不是团体标准,而是国家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推荐使用,而是与生产许可挂钩,带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确定对电器电子、汽车、铅酸蓄电池和包装物等4类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于如何落实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陆冬森建议,要建立溯源体系,凡是进入市场流通的产品都要打上国家标准规定的溯源编码。同时,把国家政策的规范力和骨干企业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