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合作社有多少社员?有多少台套农机具?年作业服务面积多少?年经营收入多少?合作社利润如何分成?重大决定如何进行决策……”
1月7日下午,两名略显青涩的大学生,来到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前桑园村的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向理事长陈领逐一抛出上述问题,并仔细地填在手头的《2016年度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年度生产经营状况表》上。
这两人就是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李云祥和他同学,他们都是北京生源的学生。除了问询填表,他们还要深入合作社的农机仓库、维修车间、生产基地等,实地核实农机具的种类、马力、数量、面积等参数,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备案。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图片等资料,最终将由他们通过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农机直通车)上报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而在今年寒假期间,共有400余名像李云祥这样的沈阳农大工程学院的学生,根据生源地就近的原则,深入全国除西藏和港、澳以外的31个省区市的203家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进行这项名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度生产经营状况报送工作”的调研。
农业部农机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调研旨在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创建水平,总结其在制度建设、民主管理、收益分配、机具调度、品牌服务、效益提升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的示范带动作用;分析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年度生产经营状况报送今年是第一次,估计合作社自己报送有一定难度,需要专业人员加以指导,同时也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委托第三方沈阳农大组织开展。”
1月8日,负责指挥调研活动的沈阳农大工程学院副院长柴宇告诉记者,“我们每个调研组都有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以保证调研的科学性和数据的真实性。我和几个老师还兵分三路,在每个省市区选取两三个合作社实地巡回督导调研。我们要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现实的市场需求有效衔接起来,保持与合作社的长期合作、动态联系,既利用高校的专家资源和技术优势,帮助合作社建立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同时也可以发现和总结基层的创新模式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调整我们今后的科研教学方向,这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柴宇表示,“我希望学生在与合作社理事长对接交流的过程中,能擦出‘火花’,结出硕果。”1月8日,在陈领的办公室,就闪现了这样的“火花”。柴宇在介绍李云祥时提到,李云祥参与研发的大蒜种植定向装置,解决了大蒜朝上种植的难题,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奖,申请了国家专利模型化以后,已与山东五征集团签订协议,有望投入量产。
“我们合作社去年种了1000亩大蒜,虽然也用了大蒜播种机,就是因为没有解决种植时蒜瓣朝上的问题,影响了出苗率,你这个机器可以解决我们实际生产中的难题。”陈领对李云祥说,“小伙子这么有想法,那我点个题目,你能不能发明一种能在树林沟渠间收集粉碎树叶杂草的便携式小机具,你设计完成申请专利后,我去给你跑农机鉴定等手续,咱们找厂家去生产。”
陈领认为,“这个调研活动把教学科研和农业生产衔接了起来,是学生认识了解农业、农村和合作社的大好机会。农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合作社介绍些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
李云祥是在北京市海淀区生长大的城里孩子。他说:“我比较喜欢科研创新,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这个调研把理论落实到了实践,合作社的农机具品种丰富,也比学校实验用的先进很多,我也可以在基层发现他们的实际需求,启发我今后的研发方向,有助于确定自己以后的就业规划。”[Page]
1月8日下午,记者跟随柴宇来到了密云县河南寨镇,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沈阳农大此次在北京调研的另一家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辞别的时候,和陈领一样,该合作社理事长陈晓阳及经理高大辛一再言辞恳切地向柴宇表示,“我们基层合作社很缺专业人才和年轻人,你们沈阳农大可以在我们合作社设立实习基地,最好每年多推荐些毕业生来我们这里就业,肯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柴宇笑着答道:“我们双方不是已经对接起来了嘛,以后要加强互动和沟通,合作的空间肯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