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镇山湾村是一个全是旱田的村,村民人均十亩耕地,这些年村民通过成立合作社开展结构调整,种植效益好的杂粮,再加上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达到了9000多元,但104户贫困户的日子并没有起色。村党支部书记杜秀娟发现,虽然都是十亩地,贫困户由于缺少大机械和劳动力,加上长期投入不足,地越种越薄,产量越来越低,另外,地是东一块西一垄,想找订单没人签,调结构还没能力,自己种玉米越种越穷,包给别人种要不上价钱,贫困户种地翻身无望。
如今,贫困户们却对脱贫充满信心,他们的信心来自于去年开始,全部加入了杜秀娟的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兼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的杜秀娟同社员商量,把贫困户的地纳入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路。2016年,山湾村104户贫困户的责任田按每亩400元的最高保底价加入了合作社,能连片种植的连片统一种植,不能连片种植的合作社种其它作物,实在没有种植价值的低价包出去,差价由合作社承担。贫困户分散的低产田变成了合作社里的股权,贫困户和其他农户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去年,山湾村旱情严重,玉米产量和价格双双走低,按贫困户往年的种法本钱都难收回来,而合作社主打的红谷子、红小豆、绿豆三大品种却获得好收成。特别是无化肥、无农药的小米在当地卖到了一斤10元,在临近的内蒙古卖到了20元,贫困户每亩地除了400元保底外还有157元分红,一步跨过贫困线。贫困户郭庆友今年80岁了,老伴72岁了,往年只能将承包地以每亩330元的低价包出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生活十分艰难,去年由于加入了合作社,老两口一共分到了11000多元。
今年,秀娟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了订单粘玉米和订单大豆的种植面积。杜秀娟对记者说: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一样,今年的收入保证只增不减。
山湾村的做法也给其他村带来了启示,省工信委驻甘南镇富强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王东纯是5月末进村的,虽然已经过了播种时节,王东纯还是从省农科院带来了酿酒专业高粱品种试种,准备明年大面积种植。王东纯说,结构调整对贫困户来说是个难题,不会种更不会卖,山湾村为引导贫困户参与调整结构提供了成功示范,明年我们也准备把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共同参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