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公安交警支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始终,迅速掀起学习发扬“枫桥经验”“东莱精神”热潮,打通了应急救援救治绿色通道、电动车注册登记服务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暖心服务,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为民办事的纽带,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警医合作,打通应急救援救治“绿色通道”,为人民群众支起一条无阻的“生命线”
江门公安交警支队充分拓展智能交通系统功能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的作用,主动加强与市卫生局、中心医院、五邑中医院、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沟通协调,从通行保障、费用保障、医疗救治、转院优化、秩序管控等各个环节着手,完善应急救援救治警医联动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建立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
交警部门根据事故发生地到医院路况,合理安排警力加强路面秩序管控,视情采取警车带道、红绿灯调控、人工疏导等方法,保障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车辆优先通行权,确保事故伤员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建立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以来,共开启400余次。
建立救助基金垫付绿色通道
畅通救急救难、保障民生渠道,主动为符合相关规定需要垫付丧葬、抢救费用和一次性困难救助的群众申请受理,确保交通事故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也缓解了交通事故肇事者无力赔付引起的社会矛盾。2020年受理接案38宗,同意垫付并符合条件垫付案件22宗,垫付金额240.4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同意垫付案件7宗,垫付金额70.6万元。
建立交通事故紧急医疗救治网络和重伤员医疗救治专家库
确定江门市中心医院(颅脑救治专业)、五邑中医院(心肺救治专业)、人民医院(肝脾救治专业)为交通事故救援定点医院。从中选出急诊科、神经内科、颅脑外科、心胸外科、骨科、呼吸科专业技能优秀、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师,组建专家库,辖区交警根据伤员伤势及时通知相关医院安排专家紧急会诊救治。
建立重症病患转院绿色通道
优化医疗交通保障服务,当医院重症病患、突发疾病市民等需转送至市内五大医院,启动警医联动机制后,医院按预设路线运送病人、开启定位软件,交警指挥大厅开辟绿色通道、全程监控跟踪。如3月15日晚高峰,棠下医院一病人病情恶化(消化道出血),急需送往江门市中心医院救治,启动警医联动机制后,半小时的路程仅耗时16分钟送达,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打通市民就医最后一公里
除加强医院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外,江门公安交警支队还以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周边交通组织和路边停车位设置,完成华园、耙冲等12个片区微循环改造,片区内五邑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周边停车、行车秩序明显好转。同时,在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五邑中医院等路段设置了出租车临时上下客停车位,避免出租车乱停乱放挤占就医市民车辆的有限停车资源,有效缓解医院周边“停车难”现象。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电动车注册登记服务渠道,努力让人民群众少跑路、少排队、少费心
江门市从3月18日起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类管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3月10日,江门公安交警支队与邮政江门分公司专题研究违标电动车注册登记方案,并到车管所检查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业务培训、宣传指引、收费公示等筹备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3月24日,江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同志到车管所督导检查电动自行车登记开展情况,要求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尽快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4月8日,江门公安交警支队到车管所组织研究推进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工作。
开展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工作以来,江门公安交警支队不断拓展办牌渠道和举措,全力优化窗口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共为群众办理电动车登记上牌服务3.43万宗。
实行定点登记
目前,江门市共设有160个固定登记点,其中交警部门6个,利用邮政网点、警保合作劝导站等社会服务机构设置了154个,并确保每1个镇至少有1个电动自行车登记点,满足群众“就近办”需求。
主动上门服务
在做好邮政网点等固定登记点服务的同时,江门交警主动出击,走进乡村、社区、企业,为符合条件的群众提供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服务。4月6日,联合邮政工作人员到棠下石头村设置临时电动车登记上牌服务点,并为符合条件的150位村民现场办理上牌服务。4月8日,联合邮政工作人员到汶村玩具厂生活区为该厂已下班的员工进行电动车登记上牌服务。
实行网上预约办
上线“江门交警”微信公众号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功能和“警邮便民业务预约” 微信小程序,群众可通过互联网预约,自行选择就近办理场所、办理时段,预约成功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到预约手机号,群众在预约时间前携带相关资料到达办理地点即可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