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公安部在京召开“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活动举措成效情况。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李彤,副局长石铀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贾俊强主持。
情况通报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在发布会上通报,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受“流量经济”刺激,网络谣言的内容广度、传播速度、更新频率、影响范围以及社会危害性等都在显著增强。
对此,公安部党委高度重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依法重拳打击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并同步开展网站平台综合治理和普法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
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依托“净网2023”专项行动,将网络谣言作为重点打击整治的“网络乱象”之一,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坚决整治自媒体运营人员炮制谣言进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等行为,重拳打击编造虚假警情、疫情、险情、灾情等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4月至7月,针对热点事件中谣言高发等突出问题,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专项整治,集中查处整治了一批网上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
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4800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6300余名,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4万个。
二是依法严厉惩治造谣诽谤等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
2023年,针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全国公安机关依托“夏季行动”和“净网2023”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整治造谣诽谤、谩骂侮辱、侵犯隐私等突出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
截至目前,共查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110起,刑事打击112人,行政处罚96人,批评教育472人,指导重点网站平台阻断删除涉网络暴力信息2.7万条,禁言违规账号500余个。
三是积极开展打击治理网络谣言普法宣传工作。
综合运用警情通报、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报道、发布典型案例、线下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辟谣宣传和普法教育。
今年以来,已累计曝光典型案例2000余起,达到了以案释法的目的。同时,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发布转发辟谣宣传文章,已累计发布宣传文章2万余篇,在全社会营造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的浓厚氛围。
四是持续加强各类网站平台综合治理。
一方面,立足公安机关职责定位,坚持以打促治、以打促管,以重大网络谣言案件为切入点,拉网式排查网站平台漏洞问题,通过警告、责令整改、罚款等措施查处了一批不履行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平台;同时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敲打整治各类网站平台1.2万家次。
另一方面,指导大型重点互联网企业加强辟谣宣传力度,及时发布转载辟谣信息,与公安机关联合发布“拒绝网络谣言 清朗网络环境”倡议书,努力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经过近一年的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近期又有新的恶性谣言出现,如“某地地铁发生恐怖袭击”“北京某医院医生被砍身亡”等,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
对此,为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公安部党委决定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持续加大全链条、全平台、全领域打击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打击整治走深走实,忠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的神圣职责。
答记者问
在回答记者关于目前的网络谣言有什么特点的提问时,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石铀介绍,今年4月到7月,针对热点舆情事件中网络谣言高发乱象,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百日打谣”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从工作中看,网络谣言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热点事件中网络谣言更加频发。由于热点事件自带网络流量,大量自媒体往往蜂拥而上,结合热点话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蹭热点”,由此导致热点事件伴生网络谣言现象愈发突出。
如,今年10月发生的上海4岁女孩沙滩走失事件中,某自媒体运营公司借机编造“女童父亲系继父”等谣言文章进行引流,非法获利4万余元。对此,属地公安机关已将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二是受流量驱动的网络谣言传播范围更广。在“唯流量论”的提成规则下,为吸粉引流、非法牟利,自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水军”团伙肆意编造谣言信息、负面信息,形成热点后又引发大量自媒体账号迅速模仿跟拍,刺激了网络谣言的大范围传播扩散,这是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的根本诱因。
如,今年湖南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案件中,相关自媒体运营人员摆拍“女骑手深夜送餐外卖车被盗,当街哭泣”、“大雨天母亲当街脚踢女儿”、“女儿执意送母亲坐牢”等多条虚假视频,引发网民大量传播、关注。
三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降低造谣成本。当前,人工智能、视频合成等技术发展迅速,被不法分子用来一键生成虚假信息,极大降低了造谣门槛和成本,增加了管控难度。
如,今年广东公安机关查处了多起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大量生成涉及法律政策、政府决策等虚假内容文章的案件,造成恶劣影响,属地公安机关已对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四是短视频谣言更加难以辨别。在人人都是短视频创作者的网络时代,短视频形式生动直观、信息承载量大,因而比图文内容更易获得网民信任。
不法分子采用与真实新闻相似的形式和风格,配合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等手段,使虚假信息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增加了谣言的辨别难度。
在今年江苏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案件中,相关人员制作“无锡工厂爆燃致2人死亡3人受伤”的虚假视频,以新闻报道形式谎报灾情,引发社会恐慌情绪,属地公安机关已对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五是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网络谣言往往利用人们的恐惧、愤怒或好奇心,以情绪化的方式制造矛盾和对立冲突,操纵受众的情感和立场,极易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引发舆情。
如今年湖南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案件中,相关人员为吸引关注,编造“湖南某中学组织集体嫖娼”“某女子一个月被家暴7次”等虚假信息传播炒作,造成恶劣影响,属地公安机关已对涉案人员依法查处。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回答了记者关于这次专项行动有什么不同,公安机关有什么新举措的提问。
他表示,本次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等突出问题,坚持依法打击和综合整治相结合,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常态化机制,增强打击、防范、管控水平。
一是多部门多警种协同发力,推动形成跨部门、全方位的综合立体打击整治体系。此次专项行动由公安机关经侦、刑侦、网安、督察等多个警种共同参加,推动与宣传、网信、工信、卫健、应急、证监、银行、食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坚持以打促管,推进打击整治走深走实。依法侦办一批在网上编造传播谣言信息的重点案件、典型案件,通过专案挂牌督办、个案指导调度、类案归纳分析、定期情况通报等措施,指导基层办案单位依法打深打透。通过规模打击、类案打击、生态打击,为行政管理、执法工作和综合治理提供工作抓手。
三是深挖彻查犯罪链条,提升生态打击能力。此次专项行动,公安机关以“三打三挖”为原则,即“打团伙、打链条、打生态,挖幕后、挖金主、挖资产”,以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的网红大V、进行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以及幕后操纵的MCN机构(专门从事短视频内容创作与营销的机构)等为目标,查明黑灰利益链条,彻底穿透行业运行生态,不断提升网络谣言案件类案打击和生态打击能力。
四是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综合打击整治能力。通过专项行动,探索完善网络谣言打击查处、辟谣宣传、综合整治等全流程处置工作模式,会同宣传、网信等部门进一步推动在自媒体管理、平台监管等方面形成优势联动效能,推动网络舆论生态长效综合治理。
石铀就记者关于网络直播的火爆,摆拍、P图、编造虚假视频等乱象成为一些网红大V争先恐后效仿的套路,对于此类现象,如何才能全方位依法规范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他表示,网红大V具有较强的网络影响力,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一是紧盯网络谣言线索,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的网红大V,以及借机进行造谣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依法严厉打击,并依法依规采取针对性警示、禁言、封号等管理措施。
二是分析查找网站平台管理漏洞,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管理规范和社区公约,推动建立违法账号“黑名单”制度,挤压造谣传谣活动生存空间。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针对重点网红大V群体,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提醒,主动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网络大V遵纪守法、抵制谣言。
李彤在回答记者公安机关针对网站平台还有哪些进一步的监管举措和工作安排时介绍,治理网络谣言,落实企业平台主体责任至关重要。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立足综合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研究采取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强化源头治理,压实平台责任。
一是对网络谣言案事件频发、实名制落实不到位、产品风险漏洞多的网络平台,采取提醒、约谈、限期整改等措施,对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二是充分动员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网民志愿者、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网络谣言乱象治理,推动纠治自媒体、电商、文娱等领域“流量为王”的价值取向。
三是逐步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并从单个平台向多平台、全平台推广,限制造谣传谣劣迹人员从事内容生产行业。
石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目前网络暴力的主要形式。
当前,互联网上针对公民个人肆意发布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网络暴力信息层出不穷,有的是出于个人私怨,通过网络暴力进行打击报复;有的是为了博取眼球、蹭炒热度,通过网络暴力进行引流牟利;有的是为了炫耀技能,曝光他人隐私信息;还有大量网民不明真相,被舆论裹挟、盲目跟风等等。
一是编造传播谣言诽谤他人。如浙江公安机关近期侦破的张某等人诽谤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李某某为达个人目的,在网上编造传播“某某中学女教师被校领导猥亵”、“某某中学校领导生活作风不检点、男女关系混乱”等谣言,引发大量网民传播炒作,严重损害他人名誉。
二是网络语言攻击辱骂他人。如山东公安机关近期侦破的宋某某犯罪团伙案,犯罪嫌疑人宋某某、姜某某等人通过电商平台接单,对他人实施“有偿代骂”,以电话短信“轰炸”等方式对多人进行恶意辱骂攻击,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三是通过人肉搜索、网络“开盒”等方式公开曝光他人隐私信息。如四川公安机关近期侦破的陈某某犯罪团伙案,犯罪嫌疑人陈某某、马某某等人利用黑客手段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通过网上“开盒”公开曝光他人隐私信息等方式,逼迫受害人拍摄道歉视频或书写道歉信,造成多名未成年受害人不同程度心理伤害。
石铀就公安机关针对网络暴力下步的主要举措进行了介绍。
今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种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依法打击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按照“以打开路、以打促治”思路,结合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同步开展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一是重拳打击各类网络暴力实施者,实现“六个打击一批”。公安机关将通过专项行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主动出击,重点打击一批网络施暴者,打击一批组织“网络水军”“打手”或其他人员实施网络暴力的发起者,打击一批制造或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恶意营销炒作的自媒体从业者,打击一批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好事者,打击一批利用“开盒”“挂厕所”等手段曝光隐私信息、实施线下滋扰的寻衅者,打击一批未落实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造成网络暴力信息大量传播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坚决铲除网络暴力滋生蔓延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是坚决做好依法侦办和协助取证等工作。公安机关将通过110、派出所、举报网站等渠道受理群众举报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线索,全力依法开展侦查破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被害人就网络侮辱、诽谤提起自诉的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害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的,公安机关将全力做好协助取证等工作。
三是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将通过法律宣讲、以案释法、曝光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全面释放“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遵法守法氛围。
李彤就记者关于公安机关在普法宣传方面还有哪些举措,公民该如何参与到网络谣言治理,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他介绍,普法宣传工作是加强源头治理的重要一环。此次专项行动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公安机关将依托公安自有媒体、网警巡查执法账号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
同时,2024年还将依托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综合运用案例剖析、专家说法、专项宣传等形式,开展多种主题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在此,希望广大媒体朋友予以大力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于公众来讲,面对网络谣言,要坚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加强自我防范。具体来说:
一是保持警惕,对网上新出现的,或不熟悉的信息及表达方式,要保持清醒警惕,不轻信,提高对网上虚假信息的鉴别、识别能力。
二是及时关注辟谣信息,遇事先通过网上辟谣平台核实是否为虚假信息,利用好网上现有辟谣平台。
三是多方查证,对于专业领域信息难以判断的,可以向有关专家咨询,利用好网上现有的各种知识查询渠道。
四是重点关注权威信息,对于突发热点敏感事件,应及时关注事件发生地或有关方面发布的官方信息,防止被人带偏节奏,受骗上当。
五是规范自身网上言行,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二传手”,消除“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此外,公安机关欢迎广大网民向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积极举报网络谣言活动线索,对其中构成违法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如公民自身合法权益因网络谣言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第一时间留存相关证据。同时,可以向平台投诉举报阻断谣言传播扩散,也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等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贾俊强最后表示,拒绝网络谣言从我做起。在此,呼吁大家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共同营造文明诚信的网络环境,合力铸就风清气正、和谐清朗的网络世界。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公安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援、交通保障、秩序维护等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维护受灾地区社会大局稳定。
公安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部署有关地方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千方百计搜救转移安置遇险、被困群众,加强救灾现场、群众安置点、医疗点巡逻防控和道路交通秩序管控等工作。
启动环甘肃抗震救灾交通保障联勤机制,24小时监测环甘肃特别是震区周边道路交通态势,及时调度处置突发交通警情。紧急调拨生命探测仪、对讲机、多功能应急灯等12个品种的应急物资支援抗震救灾一线。
甘肃、青海两地公安机关紧急调集5000余名警力,携带相关装备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全面提升受灾地区社会面防控等级,加强街面和居民安置点的巡逻防控,依法打击散布涉地震谣言信息违法犯罪人员,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