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江门市委员会:
你们在政协第十三届江门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挥江门资源优势,抢抓对接 新产业的提案》(2019001号)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工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你们关于发挥江门资源优势,抢抓对接 新产业的提案,深入分析了我市在新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极具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对我市抢抓 建设历史机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服装、机电、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建材为主的六大传统支柱产业,以及水暖卫浴、家具、船舶等特色产业。其中,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在70%左右。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近年提出要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并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营销力度等方面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盘活土地资源
(一)加强园区规划保障。我市五大“万亩园区”已纳入到正在开展的《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产业平台中,其中位于市区的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圳—江门产业园均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加大对新产业用地支持。一是新产业项目用地实施绿色通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全力保障项目新兴产业用地手续的审批,实行“专人专责”制度,将项目用地纳入“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以切实解决园区发展用地问题。二是优化园区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实行弹性年期出让,鼓励以租赁方式使用土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使用土地,对届满符合续期使用条件的,可采用协议出让(租赁)方式续期等。三是科学确定工业用地出让底价。属于我省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容积率和建筑面积系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40%、投资强度增加10%以上)的,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三)积极盘活园区存量建设用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类分行业研究提出盘活存量用地的措施。一是继续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引导用地单位主动盘活闲置地;二是建立园区土地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批后动态监管;三是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挖潜低效用地,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二次开发、调整和利用,不断提高现有用地利用强度。
二、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一)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一是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1+6”核心园区,完成基础配套设施投资88.03亿元,推动园区道路工程、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学校、医疗中心、体育公园等基建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85项生产生活配套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铸造 “环境优势”。二是强化园区企业职工就医保障。结合蓝领工人工作实际,优化预约就诊平台,群众可通过预约就诊平台预约挂号、选择就诊科室和医生,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三是提升园区教育质量。基本建立覆盖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中心等配套教育设施完善的一站式全学龄教育体系,解决企业员工子女读书难题。
(二)丰富蓝领人才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策划举办好新春音乐会、激情广场大家唱、全民读书活动、周末大舞台、侨乡书香节、戴爱莲舞蹈大赛、粤剧曲艺周、私伙局大赛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丰富蓝领人才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开展“十分钟文化圈”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粤剧下乡、快乐文艺小分队广场文化惠民演出、快乐曲艺开心唱广场私伙局演出等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深入融入工业园区,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三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免费开放,实施公共文化场馆(站)公益培训、邑起阅读大联盟、国学堂、中国画展出季等品牌文化服务项目,保障蓝领工人文化权益。
(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零门槛的人才落户新政。制定实施《江门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初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条件之一的,本人可以申请入户江门,其配偶、未婚子女及父母可以随迁,让各类有志向、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才能安身立业,尽快融入工作、融入生活、融入江门。二是完善优化技能人才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江府〔2019〕1号),构建我市技能人才培育“1+N”政策,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高级技师、国际认证高技能人才、技能名师、企业首席技师以及“高精尖缺”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培养激励。三是打造菜单式培训体系。以服务经济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为导向,创新“工匠讲堂”系列培训课程服务,深化“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需求调研+技能培训+质量测评+跟踪服务”方式不断紧贴企业需求更新课程项目面向社会推广实施,提供优质、高效的“菜单式”人才培训服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
(一)提升江门城市影响力。一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对外宣传。发挥中央、省、港澳和本地媒体宣传优势,每年全国两会、省两会、江门两会以及市委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组织代表委员采访、专题报道、新闻报道等形式,对我市优势资源和投资营商环境进行集中宣传。二是借力各类大型活动开展对外宣传。利用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活动、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国际排球联赛(江门站)等多项重大文体、侨务活动,充分调动中央、省和本地媒体宣传资源,加强城市优势资源和投资营商环境宣传推介,吸引社会各界和媒体聚焦关注江门发展。三是组织开展各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先后组织开展“江门‘侨’精彩缤纷耀全球海内外主流媒体江门行”、“醉美乡村”、“传奇江门”等多项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国际、国内各级主流媒体大力推介江门人文特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投资营商环境,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宣传效果和社会评价。四是编印相关宣传品扩大对外宣传影响力。将我市优势资源、投资营商环境的内容纳入我市重要外宣品《今日江门》小册子及对外形象宣传片中,每年都会更新、编印,在重要活动、领导来访、文化、侨务等活动期间,向领导嘉宾派发宣传;2018年,市委宣传部会同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江门》对我市历史人文特色和投资营商环境也进行着重宣传。
(二)加大产业园区宣传力度。一是加大重点园区外宣力度。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五大万亩园区、“1+6”核心园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等招商宣传画册、PPT等宣传材料共计5000册,在各类招商对接会、项目推介会、春茗团拜会等重大活动中派发。围绕省产业共建财政扶持政策,开展宣贯活动共计20多场次,政策信息覆盖企业超过4000家。在南方日报、江门日报、省工业园区协会、省产业园区协会等主流媒体和省级报刊展示我市园区工作亮点和成绩,提升园区知名度。二是抓好特色园区宣传工作。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邀请中央、省、市等数十家媒体和记者走访陈皮村、新会古典家具城、中国(台山)农业公园、蓬江珠西创谷等特色产业园区,通过网站、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刊发或推送本次活动的动态信息100余篇,阅读总量逾2000万人次,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为我市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加大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力度。采取集中采访、专题报道、融媒体新闻报道等方式,做好“多证合一”“申请人承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有关经验的宣传报道;加大对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企业对“民营经济十条”“实体经济新十条”“外资十条”等系列扶持政策的认知度。二是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网等国家媒体发布江门人才政策宣传10篇次。开设江门人才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人才发布,在江门日报设置人才信息专栏,站在 等国家战略高度向外立体宣传江门人才政策。印制《江门人才政策》宣传资料。利用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平台,向外界宣传江门、介绍江门。发挥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对外交流展示的作用,接待海内外人才参观交流对接。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打造高质量产业平台。推进与港澳等城市共建产业发展平台,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谋划建设江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从产业合作、共赢发展的角度出发,力促与珠海合作,形成“1+1>2”的双赢局面,使江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成为 的重要发展区域。加快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等五大万亩园区建设,为承接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提供重要产业载体。
(二)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将江门优势资源和投资营商环境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在 建设工作的推动下,积极主动争取海内外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中央、省级、港澳主流媒体的合作支持,持续深入挖掘江门历史、人文、旅游、美食等华侨文化资源,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对我市出台的体现良好营商环境的好政策、好措施、好经验及时进行动态宣传和集中报道,进一步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手段,生动讲好江门故事、传播好江门声音。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