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系统举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系列讲座
“十二五”时期,是江门推动科学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江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提出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这是江门“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做好全市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领导的指示,近日市发展改革局举办了两期系列讲座,专程邀请了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丘海雄教授进行授课。市直有关部门及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共220余人聆听了讲座。
丘海雄教授讲授的第一专题《幸福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通过详细解读2011年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指出在“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公平、政府服务、生态环境”七个分项一级指标中,江门在个人发展、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得分还不高,江门的消费环境、生产创业环境还有待提升。对于如何提升百姓幸福感,丘海雄教授认为需要看重慈善、宗教、体育等文化因素的作用,他透露有数据结果表明,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礼俗活动、参加社区活动和乐于邻里交往对个人主观幸福感都有正向作用,建议江门市政府可以去发掘传统节日里有什么特殊活动,鼓励年轻人积极参加。
丘海雄教授讲授的第二专题《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企业的实证研究与政策评估》,从宏观区域层面、中观产业集群层面、微观企业层面三方面,通过比较2008年以来江门与珠三角其他地级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差异,分析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2400家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讨论江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丘海雄教授认为,江门的三产结构数字并不“漂亮”,江门传统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低,六大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占了全市的七成,但并不代表江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丘海雄教授指出江门应该向工业大国德国学习,抓住发展工业,这才是江门未来的希望,江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大多数兄弟城市有所不同,选择了LED、轨道交通制造、清洁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力。这些产业与本市原有的产业基础相关度不大。这一路径是名副其实的“跨越式”发展,但难度大、风险高。正因如此,江门需要好好总结过往传统产业发展历史,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丘海雄还提出了“第三只手”的概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除了需要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有形的手”,其实还可以借助“第三只手”——行会、商会的力量,办一些政府想办但无法办的事情。
通过专家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讲座,给全市发展改革系统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干部上了生动而精彩的一课,使大家对我市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的宏伟蓝图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准确的理解,大家表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