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依法加强收入监管,实现应征尽收,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确保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在各级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江门市本级2007年预算,并于2008年2月27日向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报告了江门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现将江门市2007年财政决算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全市各级决算汇总反映,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4,301万元,为各级人大通过预算汇总数575,642万元的108.45%,超收48,659万元,为代编预算572,408万元的109.07%,超收51,893万元,比2006年实绩增收117,746万元,增长23.24%。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款和上级补助、2006年结余结转收入、调入资金等,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896,270万元。
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63,994万元,为各级人大通过预算汇总数650,466万元的117.45%,为代编预算641,406万元的119.11%,比2006年实绩增支130,027万元,增长20.51%。2007年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体制上解支出、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支出、增设预算周转金和结转下年支出等,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为886,891万元。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净结余9,379万元。
二、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市本级财政决算反映,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326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的109.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6,073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的116.46%。具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如下: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326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133,954万元的109.98%,超收13,372万元,比2006年实绩增收28,784万元,增长24.28%。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1、税收收入完成122,538万元,为预算110,611万元的110.78%,比2006年增收27,648万元,增长29.14%。
2、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030万元,为预算1,030万元的100%,比2006年增收69万元,增长7.18%。
3、罚没收入完成8,543万元,为预算8,290万元的103.05%,比2006年减收419万元,下降4.68%。
4、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7,864万元,为预算7,880万元的99.8%,比2006年增收1,460万元,增长22.8%。
5、专项收入完成6,334万元,为预算6,143万元的103.11%,比2006年减收224万元,下降3.42%。其中:教育费附加收入3,053万元,比2006年增长16.17%;排污费收入2,559万元,比2006年下降18.81%。主要是2007年个别大型企业完成脱硫改造后,其缴纳的排污费大幅减少。
6、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017万元,比2006年增收250万元,增长32.59%,主要是国库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07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6,073万元,为预算142,600万元的116.46%,超出预算23,473万元,比2006年增支25,183万元,增长17.87%,主要是超收安排和争取上级一次性及专项补助的增支,其中超收安排的增支40个项目共7,243万元,市政府已以《关于2007年江门市本级一般预算预计超收情况以及超收安排项目的报告》(江府报[2007]122号)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安排的重点专项支出完成18,580万元(不含总预备费1,750万元和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6,143万元),为预算的100%,其中:社保专项支出完成3,812万元;科技专项支出完成4,061万元;教育专项支出完成2,015万元;支农专项支出完成2,572万元;水利专项支出完成1,170万元;城市维护和绿化养护专项支出完成4,070万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支出880万元。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66,073万元(含上级一次性及专项补助支出),按支出科目分类统计,其中:
1、通过上级一次性补助、超收安排增加及科目调整,超额完成年度预算的支出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5,174万元,为预算的117.14%;国防支出完成234万元,为预算的120%;公共安全支出完成38,385万元,为预算的130.65%;教育支出完成25,994万元,为预算的112.47%;科学技术支出6,125万元,为预算的103.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2,861万元,为预算的114.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8,590万元,为预算的115.07%;医疗卫生支出完成8,298万元,为预算的112.68%;环境保护支出完成4,089万元,为预算的148.0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10,032万元,为预算的177.37%;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8,470万元,为预算的196.2%;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079万元,为预算的120.8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5,469万元,为预算的138.84%。
2、2007年未完成年初预算的支出项目仅有一个,为其他支出。其他支出完成11,27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9.63%,主要是2006年实行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在2007年初还未正式落实,预留的工资调资资金在年初预算列“其他支出”科目,在年度实际执行过程中,将有关调资支出归入相关科目列支。此外,由于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008年1月才补发调资工资,也是“其他支出”科目未能完成预算的一个原因。
(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结余情况。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款、上级补助和上年结转结余等,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为217,499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加上各项上解支出、结转下年支出以及补助市、区支出等,市本级财政总支出为213,549万元(其中,本年支出200,96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2,580万元)。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净结余3,950万元,剔除参照上级的有关做法设置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万元后的净结余1,950万元,列入2008年预算安排。
三、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和财政主要工作
从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预算总体运行平稳,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体税种增收较多。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达到23.24%,增幅创近十三年新高,比全市GDP增幅(15.03%)高出8.21个百分点,财税收入呈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主体税种共增收66,908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56.82%,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1.27%、37.82%、27.35%。
二是收入进度均衡,波动幅度小,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从全市的情况来看,各月财政收入时间进度比较平衡,收入增幅基本保持在20%以上,各季度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0.03%、20.87%、23.5%、23.68%,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各级财税部门密切配合,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促进了财税收入的健康稳定增长。
三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市各级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2007年各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达到27.6亿元,增长28.61%,确保教育、支农、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2007年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主要:一是我市经济实力与珠三角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收入虽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04%)4.8个百分点。由于财力基础薄弱、人均可支配财力较低,财政供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增长需求矛盾突出,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是全市区域间财政收入水平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市地区之间财政实力、财政增长幅度差距较大。区域之间的财政收入水平很不平衡,财政保障能力差异很大。三是财政支出运转的压力较大。受金融债务扣款等影响,各级财政资金周转困难,财政支出运转矛盾依然突出。四是财政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007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5.05%,比上年提高了2.08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平均比重86.72%低了1.67个百分点。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我们针对存在问题,加大力度,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收入征管工作,确保收入稳步增长。
2007年我市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为财政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意识,认真分解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加强对财税收入的监测分析,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入库、做到应征尽收,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水平。
各级财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提高财政保障水平,有效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积极发挥调控职能,支持经济建设。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服务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的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滨江大道、南环路及重点市政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落实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扶持资金管理,通过安排科技三项费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招商选资工作,培养税源经济的新亮点。三是积极落实油价补贴政策,全市及时拨付油价补贴资金8,775万元,对受成品油调价影响大的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等公益性行业进行油价补贴,确保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四是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落实筹措顶峰发电资金1,130万元,确保我市电力供应。
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统计,全市拨付资金75,830万元,落实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支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各级筹措落实资金44,854万元,努力为群众解决“行路难、读书难、就医难、饮水难、住房难”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市拨付资金3,675万元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综合补贴的政策,促进粮食生产。三是全市及时拨付资金1,289万元,落实对能繁母猪补贴工作,确保市场正常供应和价格稳定。四是落实资金安排,支持不发达地区解决贫困村“两委”干部补贴、水库移民补助、对口帮扶及农业扶贫项目等困难。五是加强实地调研,指导、督促,抓好华侨农场的金融债务处置、危房改造等工作。六是配合做好防汛抢险和救灾复产工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筹措落实资金2,193万元。
支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教育强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全市拨付科技资金18,776万元,提高科技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市本级落实专项资金1,255万元,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改造、摩托车技改研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重点扶持。全市各级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拨付教育资金170,347万元,积极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市。其中:投入资金18,060万元落实减免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杂费政策;投入资金2,279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收课本费政策;落实资金4,477 万元全面推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工程。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江门。据统计,全市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91,813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市本级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包括: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8万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投入补助经费350万元实施城乡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投入100万元补充市区养老保险基金,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拨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05万元,较好地保障了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建设文化名市,发展体育事业。据统计,全市拨付资金7,230万元,建设文化名市。市本级加大文化体育事业投入,包括:拨付资金500万元,支持市新青少年宫建设;拨付市级补助资金80万元,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拨付经费310万元,举办全市运动会以及奖励在全省运动会取得好成绩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确保卫生投入,构筑公共卫生体系。据统计,全市拨付资金40,331万元,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市落实农村合作医疗资金6,045万元,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其中市本级拨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1,000万元,同比增长66.67%。同时,市本级拨付212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对乡村卫生站和乡村医生的补助以及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三)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
在抓好增收节支的同时,各级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新科目编制部门预算;将预算单位行事资产情况纳入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不断完善定员定额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加快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直共有82个部门206个基层预算单位实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层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市(区)全面开展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推进县级“管、采”分离,加快信息化建设。2007年全市政府采购完成24.7亿元,节约资金1.7亿元,资金节约率为6.4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结合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家底,充实完善管理存量资产数据,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打下基础。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断建立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制度,稳步推进重点评价工作,做好2006年度财政预算安排重点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组织完成对市直20个单位、30多个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涉及资金总额达9,600多万元,促使部门单位进一步增强使用财政资金绩效观念和理财责任意识。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
财政、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市本级部门预算人大监督试点单位增加到18个。同时,依法对会计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改进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方式。
(五)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意见,提高民主理财水平。
认真研究采纳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对预算报告审议意见,落实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本级预算编报工作,不断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提高民主理财水平。积极办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全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件,其中主办件3件,协办件 17件,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有力地推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和财政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突出重点,认真办理代表提出关于减轻区镇负担,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议,落实具体措施:一是逐步减轻各区撤销路桥收费站后补偿资金的负担,在制定2008年的市区整合路桥收费站各级统筹补贴资金方案中,减少各区上缴资金387万元,同比下降15.88%。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2007年市本级财政补助各市(区)的专项资金和各项改革的配套资金达到5,9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6%,对支持各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缓解基层财政困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六)落实整改措施,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对于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存在问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江门市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有关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组织、督促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分析,并抓好、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1、对部门预算项目填报不完整,影响预算编制质量的整改。我局在开展编制2008年部门预算时,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江门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审批权限规定》的规定,要求预算单位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项目的编制,特别是对日常公用经费的编报,必须按编制要求和格式填报,以确保预算内容完整。
2、对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的整改。一是对再就业专项资金预算单位未申请使用问题的整改。我局已在研究2007年劳动局的部门预算时,结合2006年度该项资金的结余情况,以及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宽后所需经费进行统筹研究,并要求劳动部门及时使用和提高该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对省就业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结存在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的整改。我局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补助资金未能及时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级下达的资金使用项目与市劳动部门申请立项的项目名称不一致造成的,积极提请政府研究,更改项目名称,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要求。
3、对部分基金存放不规范的整改。我局高度重视,迅速按照《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粤府函[1998]311号)及《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财社字[1997]11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整改,在2007年7月6日前已将2006年未转存入国库江门市支库15,213万元,全部转存回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4、对采购资金没有充分投入使用发挥效益的整改。针对此问题,经研究,我局采取措施对采购资金结存专户进行了整改。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资金结算制度,结合政府采购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组织对政府采购结算专户进行清理,将采购完成后的结余资金限期退回采购单位。二是为了切实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结算效率,从2008年1月1日起调整政府采购资金结算方式。我局于2008年1月向各单位发出《关于调整政府采购资金结算方式的通知》(江财库〔2008〕1号),明确新的政府采购资金结算方式。
5、对政府集中采购规模、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的整改。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通知》(粤财采购〔2007〕2号)要求,目前我市是严格按照省财政厅下发的政府采购目录编制我市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逐步调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如将政府出资举办的大型活动、会议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并不断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规模。
2007年,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各级加强财政管理,大力组织收入,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保持财政的平稳健康运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圆满完成了全年的财政预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