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广东省江门市各级财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履行财政职能,将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统筹安排好各类资金,全力做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资金保障,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做好资金保障,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8—2020年,市县两级财政分别投入8.18亿元、13.08亿元、25.43亿元用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年均增长76.32%,2021年,投入资金预算为25.56亿元。2019年,江门市以潭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建立完善潭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9—2021年,市财政安排潭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共计7500万元,促进上下游区域协同发展。此外,为防范化解环保项目“邻避”效应,制定市县共建方案,推动开平市环境资源产业园项目建设,2021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共7000万元推动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通过PPP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效应。截至2021年8月,生态环保领域采用PPP模式建设项目18个,累计项目总投资62.83亿元,其中撬动社会资本61.69亿元。此外,创新项目实施方式,通过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维护一体化(即“EPC+O”)等模式,将规划设计、预算方案编制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进行招标,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
三是借助国资企业力量,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市直国资和三区国资四方共同出资成立专业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补齐市区餐厨垃圾处理短板。一期项目于2020年8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三区财政按照对应的垃圾收运量,以每吨380元的价格支付服务费用。项目运营一年多以来已处置餐厨垃圾4.11万吨,收费1561.8万元。一期项目的建成,进一步规范了市区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垃圾填埋的减量化,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环境保护工作落地。目前江门市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了绿色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方面,为节能减排、污水处理、污染防治、绿色建筑等领域项目提供贷款支持。探索开展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融资、“光伏贷”等创新金融业务。与澳门债券交易平台多次接触,探讨国资平台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等项目到澳门发行债券。
(作者:张希臣)
(本文来源:2021年12月4日《中国财经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