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
江门从机制建立、
设施建设、
科学管理、
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
在垃圾分类前、中、末端同步发力,
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取得阶段性成效--
示范片区建成居住小区分类投放点2500多个,开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运营,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垃圾分类培训学院,原创垃圾分类科普剧获省科普剧大赛一等奖,组建垃圾分类市民观察团,举办各类活动上千场……
在第五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上,天鹅湾小学原创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剧《猪小戒和四个大桶》夺得表演赛一等奖。彭宗伟 摄
从耳熟能详的分类口诀,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折射出江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
今年,江门继续以“走在全省前列”自我要求,推进垃圾分类扩面提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共124个社区要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每个街道将有一批标杆样板小区,四市城区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水平,48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将建成,打造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样板。”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保障。
一年多来,江门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密集出炉。《江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印发,《江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分类投放工作指引”“考核评估细则”先后制定,新一轮中长期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启动编制。
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江门市委、市政府切实扛起城市主体责任,市分类办、市城管局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形成了“市级统筹、区市负责、镇街实施、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体系机制有考量,“硬件”支撑跟得上。对于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江门坚持前、中、末端同步推进--
前端分类抓落实。江门全面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快速推进“撤桶并点”,推行“定点投放、定时督导”分类模式,示范片区建成居住小区分类投放点2500多个。
居民将废旧衣物放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
中端收运趟新路。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收运体系构建过程中,江门探索“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定期公布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信息,培育一批如“环保骑士”“青蛙智科”“邑绿城科技”等回收企业。
末端处置补短板。“中西南北”四大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7个建筑垃圾消纳场、4个大件垃圾处理车间、1个园林绿化垃圾处理中心建成;开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运营,西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即将投入试运营。
江门市首个垃圾分类执法大队挂牌成立
“动真格了!”很多市民这样说。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刚性执行,去年10月,江门市首个垃圾分类执法大队挂牌成立,启动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发出限时整改通知书200余份,作出行政处罚10宗。同时,江门还建立垃圾分类月评估制度,将垃圾分类纳入机关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如今,江门市民从“要我分类”转变为“我要分类”,垃圾分类已成为文明自觉、行为习惯和良好风尚。数据显示,江门已有200多名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培训上岗,万名志愿者全年服务时长3万多小时,江门万人志愿服务品牌一举打响。
城乡统筹,江门还逐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鹤山市示范村推行上门分类收集,恩平市推行‘户分类、村小组收集、回收站上村收购’模式。”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以点带面,逐年推进”的形式,江门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年多的垃圾分类实践,江门有付出、有收获,更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打造更高品质的城乡人居环境。
为着这个目标,“全域化”统筹、“全行业”推进、“全过程”管理、“全社会”参与等工作思路应运而生。
江门正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高质量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白沙街生活垃圾居民义务督导队员签名作出承诺
“今年,蓬江区77个社区、江海区26个社区、新会区21个社区要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余四市也要对照示范片区创建指引,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水平。”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江门市将坚持以城带乡,年内完成48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
垃圾分类怎么管?江门提出“管行业必须管分类”。其中,市商务部门完善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建设;市生态环境部门协同城管部门,完善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发改、商务、市场监管、文广旅体、邮政等部门建立完善源头减量机制;餐饮经营单位则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
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
垃圾分类更是一场全链条管理改革,分类、收运、处置,每个环节都不可懈怠。例如在前端,江门将按“物管小区、业委会自治小区、开放式小区”三个类别,选出“榜样”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收运方面,江门将以执法为抓手,倒逼中端收运,督促物管小区、收运企业规范分类收集运输,打通物管小区到中转站收运“梗阻”,杜绝“混收混运”。“四类垃圾、四种车辆、四条线路,要做到‘桶车同色’‘标志明显’。”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设施补短板。江门将统筹布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推动终端处理能力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引导全社会参与,有助于构建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江门创新建立点对点分类指导制度,市、区两级机关单位组建工作专班,每周主动到结对社区报到,支持协助社区落实垃圾分类工作任务。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渐进过程,垃圾分类也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下定决心,紧盯目标任务,毫不动摇。”王长青强调,“今年,江门要把‘达标创建’‘示范创建’‘标杆创建’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查漏补缺、示范带动,推动全社会普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实在在地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